鱘魚規?;B殖起步于上世紀八十年代,2003年之前養殖產量一直較低,之后由2003年的13382噸增至2013年的75014噸,其中中國鱘魚養殖產量從2003年9391噸增長至2013年的64652噸,占世界養殖總產量的85.3%,中國成為鱘魚養殖大國。
鱘魚養殖種類既有本土也有從俄羅斯、美國等引進的,此外中華鱘、達氏鱘也有養殖,但未產業化。
鱘魚人工養殖起步較晚,早期主要做仔幼魚的增殖放流;經過20多年的努力,鱘魚養殖己經遍及全國大多數省市自治區,產量不斷攀升,占全球總產量80%以上。
目前種苗、飼料、養殖、加工及銷售等環節技術基本能滿足鱘魚產業的現實需要,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制約鱘魚產業的發展,如種質退化問題、魚子醬及魚肉的品質問題、養殖過程中的氮磷排放問題。
催產、孵卵
目前鱘魚的催產和孵卵技術較為成熟,主要采用超聲波檢測并結合穿刺采卵后計算核偏位值方法,但是該方法存在一定的誤差且對產卵前雌魚的刺激較大,需建立血液理化指標及激素判斷催產時間的技術方法;在精子冷凍保存技術方面,當雌雄親魚不能達到同步成熟,采用冷凍精液進行人工授精尤為重要,但是當前該技術尚未突破受精率較低的瓶頸。
產卵期控制
鱘魚繁殖期除長江中華鱘是在秋季,其他物種一般都在4~6月份。近年來,鱘魚的冬季、夏季、秋季的反季節繁育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,已初步具備規?;a反季節魚苗的技術基礎,在北方地區有應用,但其苗種成活率等指標仍然低于在正常繁殖期生產的相應指標。
品種改良
鱘魚的生命周期長,育種工作難度較大。隨著鱘魚養殖業的發展,鱘魚尤其是純種鱘魚的品質普遍下降,雜交越來越受到生產者青睞,鱘魚是多倍體魚類且容易雜交,雜交后代可育。
雜交育種雖然提高了鱘魚養殖成活率,但很多生產者對親魚遺傳背景不清楚,盲目濫雜,生產出來的苗種良莠不齊,同時雜交品種泛濫也對野生原種資源造成威脅。
國際鱘魚子醬市場對鱘魚種質要求嚴格,必須標明親本的遺傳背景,否則一文不值,因此有必要建立養殖鱘魚的遺傳系譜關系、親子鑒定、種間鑒定等技術,指導鱘魚人工繁殖。
鱘魚性腺發育周期長且無明顯的第二性征,在親魚培育和魚子醬生產過程中,大量雄魚會造成飼料和養殖設施的浪費,因此在養殖早期快速鑒別性別是必須要解決的技術。
目前用的技術有4種:微創手術檢查法、內窺鏡檢查法、超聲鑒別法、血液生理生化指標和激素指標檢測法。
這些方法的共同缺點是對1-2齡甚至3-4齡的鱘魚會無法檢出或者檢測結果不穩定;此外性別特異分子標記鑒別法也是將來可能開發的技術之一,多個研究團隊開展了鱘魚性別特異標記的篩選鑒定工作,但由于鱘魚染色體數目較多,倍性復雜,目前尚未鑒定出鱘魚性別特異的分子標記。
苗種培育
根據鱘魚仔魚、稚魚、幼魚的生物學特性,我國先后突破了中華鱘、施氏鱘、西伯利亞鱘、達烏爾鰉、雜交鱘、匙吻鱘等鱘魚的苗種培育技術,成活率一般都在80%以上,同時也為中華鱘等物種的規?;鲋撤帕鞯於嘶A。
商品魚養殖
目前鱘魚養殖形成了適合于各種集約化的流水養殖、網箱養殖、生態循環水養殖模式,也有適合于匙吻鱘的池塘養殖,還有大規格商品魚的大水面放牧式養殖,技術都已成熟。
網箱養殖曾占很大份額,但由于污染水質正在逐步被循環水養殖模式取締。從養殖地域看,由于鱘魚是亞冷水性魚類,所以近年來我國中西部山區養殖份額正在加大。
親魚培育和全人工繁殖
鱘魚的性成熟年齡長,而且如果培育不力,鱘魚可能長期處于性腺發育的早期階段(Ⅱ期),所以親魚培育成熟是鱘魚產業發展中的難點之一,近十余年來我國先后突破了小體鱘、施氏鱘、俄羅斯鱘、大雜交、達氏鰉、西伯利亞鱘、匙吻鱘、中華鱘、達氏鱘等近10種鱘魚的全人工繁殖,為鱘魚產業化奠定了基礎。
鱘魚疾病主要發生在稚魚期和幼魚期,尤其是稚魚開口期和幼魚轉食期,是鱘魚苗種培育階段的兩個敏感期,往往出現大規模死亡。
鱘魚異地馴養時、高溫度夏時,可能因為魚體某些生理機能失調,也容易引發疾??;鱘魚病害主要是細菌性疾病、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蟲性疾病,此外還有氣泡病、肝膽綜合癥等疾病,防治的方法都引用其他魚類的經驗方法。
國內目前尚未發現鱘魚病毒性疾病的病例,但是近年來發現分枝桿菌病多起感染的事例,由于該病是由非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消耗性傳染病,無有效的藥物治療,因此加強該病的監測,轉運魚過程中進行嚴格的消毒是非常必要的。
鱘魚生長周期長,個體大,單尾價值高,而且對養殖條件要求高,給鱘魚的營養與飼料研究帶來較大困難。
目前全國鱘魚飼料年銷售量約為8萬噸,但鱘魚飼料產業仍然存在較多問題,離精準營養、綠色環保的目標相差甚遠。
一是:國內外對鱘魚營養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魚階段,且不系統,尚沒有獲得任何一種鱘魚的全套營養學資料。特別是對魚肉品質、親魚繁殖性能和卵子質量(魚子醬品質)的營養調控還研究較少。
二是:鱘魚養殖中如何提高飼料氮磷利用率,減少氮磷排放,也研究不多,將制約鱘魚產業可持續發展。
三是:產業用的鱘魚飼料配方主要參考鰻魚、鱉等飼料,缺乏必要的基礎研究。由于魚粉、維生素的大量使用,能滿足鱘魚生長發育的基本需要,飼料企業或養殖企業不大可能投入太多的研發資金。市場上的鱘魚飼料,各種鱘魚通用,做成不同的顆粒后又用于不同的生長階段。
四是:缺乏鱘魚飼料的國家標準。隨著鱘魚養殖業的發展,還有必要研究不同養殖環境、養殖模式及生產目標下的精細化營養需求及投喂策略,也有必要深入開展鱘魚的分子營養學及營養免疫學研究。
鱘魚的活體運輸與暫養涉及鱘魚養殖及銷售的諸多環節,目前所使用的方法與常規水產品的運輸與暫養方法類似,其中運輸方法主要包括塑料袋充氣密封運輸、活魚車運輸、冷麻無水運輸、敞口水槽運輸,運輸的對象包括受精卵和苗種、商品魚、親魚,技術都已成熟。
鱘魚產品主要包括魚肉、魚子醬兩方面,魚皮可以制作皮革,鱘魚其它部位也正在開發利用,具有較好的產業前景。
目前市場上的鱘魚深加工產品主要包括以下三類:
一是速凍調理產品,包括普通速凍鮮鱘魚塊、熏制調理鱘魚塊,此類產品屬于半成品,食用前需加熱熟制;
二是開袋即食產品,此類產品為熟制品,包括熏魚塊、調味烤魚塊、魚肉粒、魚籽醬等;
三是高附加值的保健功能食品開發,此類產品主要有用醋酸和胃蛋白酶提取的鱘魚皮膠原蛋白、用稀堿法和堿性蛋白酶法提取的鱘魚硫酸軟骨素、從鱘魚肚及鱘魚內臟中提取的魚油等。
目前中國鱘魚養殖產品主要用于出口,部分由國內消化,隨著中國民眾消費習慣的變化和消費水平的提高,國內對鱘魚消費逐漸加大,產量有望進一步提高。中國鱘魚產業實際處于產能過剩、產品滯銷的狀況,如何改善產品結構和品質同時引導國內消費,是產業面臨的艱難問題。
我國自2010年設立農業部行業專項”冷水性魚類養殖產業化研究與示范”和2012年設立工信部“鱘魚繁育及養殖產業化重大技術成果轉化與應用”之后,2017年農業部將鱘魚列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中,并設鱘營養需求與飼料崗位,鱘魚產業也將吸引更多力量參與技術研發和養殖中。
上一篇:一種魚菜共生的水循環養殖模式介紹
聲明:部分文章內容、圖片、音視頻素材來源于互聯網收集整理,如侵犯了原著者權益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文章分享目的僅供大家學習與參考,不代表本站對其內容(觀點)正確性的完全認可!如有相關項目需求,請聯系我們并以具體溝通為準!